刚刚看见这篇“不用 IE 用什么”,说实在,这类的话见得实在很多了,本来无须专门拿出来说一番,但想想这种胡搅蛮缠的东西多了也有害风气,就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浏览器的口水战,哪里都不缺,我偶尔也逛逛水木社区 (newsoftware 版)、mozcn 的论坛和 Maxthon 的论坛,再加上各个 blog 里看到的,从我个人的态度来说,有点重技术而轻说教的偏见,下面的议论也以此而发,请别见怪。
* 这第一层次是只知 IE,不知其他浏览器,这类人很多,不过一般还没能力参加口水战。
* 第二层次是用用 Maxthon、GoSurf 和 GreenBrowser 等 IE 内核的浏览器,或者下个 Firefox 装插件装得开心,第二层次的两类人均自觉得手上有了 Tab-Browsing、AdBlock、Mouse Gesture 等武器,比只知 IE 的猪头强了不少。
* 第三层次是知道 Maxthon 等等其实用的都是 IE 的内核,于是纷纷作义愤状,说用别人内核的东西还敢来分一杯羹说三道四?
* 第四层次是能随口扯出些论据的家伙,比如 Firefox 其实不安全啦、Firefox 有内存泄露啦、Firefox 速度慢啦等等。同一层次的还有一批以 Web 标准为幌子,侃侃而谈 IE 如何不标准,Firefox 如何符合标准,其实他本人多半未曾做过 Web 设计。
* 第五层次,做过点 Web 开发,也了解一些统计的结果,能够引用比较真实而权威的评测资料,进行讨论,这些人的话就比较可信了。
* 第六层次是我最为佩服的,能够亲自开发 Firefox 的扩展和补丁,或者亲自用 IE 的控件做过浏览器或者扩展开发的,以亲身经历,举出实际评测的例子,有理有节,即便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也会很敬佩他。
口水战的主力军以三四层次者为多,他们说的东西造成的误解也最多,这里我不妨试着澄清一二:
用别人的内核就没有发言权吗?
首先,“内核”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渲染引擎,而渲染引擎这个东西,虽然在浏览器软件中最为重要,但远非全部,比如说我们知道如下事实:
1. Firefox 用的渲染引擎是 Gecko,尽管 Firefox 是隶属于 Mozilla 组织的一个项目,算作官方开发的浏览器,但也有其他的软件,不是 Mozilla 组织 (或者其下属) 开发的,也用到了 Gecko 引擎,比如 GNOME 默认的浏览器 Epiphany,所见即所得的 Web 开发工具 Nvu 等。
2. Maxthon 等软件用的是 IE/Win 的渲染引擎 Trident,当然,纯粹的渲染引擎我们这些开发者是接触不到的,不像 Gecko 那样可以剥离出代码来,Microsoft 给 IE 作了 COM 的包装,提供了许多方便开发者的 API,但是,图形用户界面、程序配置等重要的功能,IE 的控件是没有提供的,Maxthon 等软件都是自己开发这些功能的。
3. 开发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很花时间,设计出简洁实用的界面也很不容易。
4. 软件开发中调用别人设计好的库相当普遍,比如 GTK+ 2.8 是基于 cairo 图形库的,cairo 的文本渲染又依赖于 FreeType 库,GTK+ 的文本布局要用到 pango 库,这些库在软件的开发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没人会说那些软件作者本身的努力可以忽略不计。
描述上面的事实时,我努力避免“如果哪个不服气,自己做一个去”这样的话,但有的时候,的确是不亲力亲为无以了解软件开发的困难。
在此,我个人的一点希望是,这个 Blog 的读者尽量多做一些具体技术的讨论,少做传道式的宣传,浏览器不是扯皮扯出来的,是开发人员一行行代码写出来的,体谅这点,或许能让我们对 Web 的了解更进一步。
又收获了许多~
你被我贴在我的blog上面了,
http://blog.donews.com/tcno/archive/2005/08/24/524735.aspx。
请参加怪僻游戏。
开始游戏的人出一个题目,在自己的blog上写下答案,然后把题目丢给另外五个人,在文末附上这五个人的连结,并且到这些人的留言版上留下:“哈哈!你被贴了。”(哈哈是我自己加的)。这五个被tag到的人,在自己的blog注明(并附上连结)是从哪一个blogger那里传来的题目(这时候“引用”功能就很好用),然后写下答案,再去贴另外五个人。如此继续下去。
Hi, Jjod, 你用IM吗? please add me to your MSN wen-xin (at)msn.com or Google talk at wenxin (at)google.com
加了文心的 MSN 和 GTALK,怎么不见上线?
没道理让所有人都了解你所专注的领域,我想你大概也没有能力精通世间万物吧…… 🙂
把普通的用户说成“猪头”,真令你的言论失色不少。
行业间的竞争不以技术优劣作唯一标准,如果“猪头”占了 90% 的市场,你是不是只要 10% 就够了呢?光去叫喊自己的优势没有意义,关键要让用户看到、体验到。微软就比较懂得这一点,如今 windows 系统的风光,若没有当年天兵似的广告宣传肯定是不行的。有很多用户跑出来打口水战恰恰说明许多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或者说他们的产品并不能让用户从操作体验中感觉到什么特别之处。
ps. c 并不是最优秀的语言,但它却一度被广泛使用,其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没有自由到能容忍别人的东西在自家地盘称雄,于是 c 就这么不伦不类地诞生,并且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到现在 c 系语言枝繁叶茂,也没有几个人再去反思那些旧事。很多时候,技术上的优劣根本不是人们最关注的东西。
关于“猪头”那句话,其实前面说的是“第二层次的两类人均自觉”,乃是模仿别人的口吻来说话,就我在水木 newsoftware 版所观察到的而言,如果有所冒犯,还望谅解。
你所说的“美国没有自由到能容忍别人的东西在自家地盘称雄”这个说法我以前倒从未听说过,意思是否是您觉得 C 在当时技术其实是不先进而依靠政府扶持才占据市场了?您觉得在 C 推出的那个时代有什么替代的语言么?
其实我的原文并非针对 IE 这个产品而言的,而是针对评论浏览器的一些人而言,既然您提到的产品,那我也解释一下,微软这个公司的成功,有机缘的成分,尤其在发家时,当然也有技术出众的成分,尤其在开拓与守成时。
那个“猪头”对我没有什么冒犯的地方,你这样说让我很困扰
至少 pascal 在 c 诞生之初甚至不存在时完全有能力担当大任
我并没有说微软只依靠宣传,只是觉得你太偏重于技术,不自觉忽略了其他东西,毕竟开发人员和普通用户的想法很难一致